韩中建交至今已经20年。如果将这比作人的话,那么他正处于度过了青春期进入青年期的年龄。中国的存在无疑曾是韩国经济的“福音”。
随着中韩建交,很多委托加工企业将工厂迁到中国,使韩国在未受到大冲击的情况下就走上了信息技术(IT)强国的道路。在韩国顺利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背后,曾有着中国的帮助。
“世界工厂”向韩国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韩国还在中国找到了克服危机的动力。
其核心便是技术。正因为有了技术,中国企业才向韩国企业伸出了援手,使投资得以实现。这便是在韩国生产高技术零件后出口到中国,在“世界工厂”组装好后再重新出口到第三国家的流程。这简直是梦幻的分工结构。目前,韩国对中国出口的70%左右仍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零件·半成品)。
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呢?这就是最近三星经济研究所(SERI)提交的一份名为《韩中人才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报告书吸引诸多关注的原因。报告的内容是悲观的。从量的方面来看,中国有着与韩国不相上下的高竞争力。中国每年毕业的理工科研究生几乎是韩国的9.1倍,各企业和研究所的研发(R&D)人员是韩国的7.4倍。作为韩国,不能总以“因为是大国……”这样的借口聊以自慰,因为在质的方面也落后于中国。
从刊登在世界10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数量上便可以马上看出两国之间的实力差异。中国的论文数量在信息通信领域位居第二,在软件领域位居第四,在环境、能源领域位居世界第三。而相反,韩国则分别排名第10、17、15位。中国的人才培养政策还不仅仅停留于此。
中国自2008年以来启动了“千人计划”,开始广泛搜罗海外优秀人才。在海外活动的1000多名华裔科学家则被列为“华人科学英才”进行管理。中国政府开出了破例的优厚条件吸引这些人才。正因为这些政策,中国的产业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飞跃。
科学人才的竞争力必然会带来产业竞争力的改变。虽然目前韩国可能还保持着不足道的优势,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情况很有可能反转。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存在是我们的福音。如果认为以后也会继续这样,那么就是非常危险的错觉。根据韩国的对策,在今后的20年内,中国的崛起既可能成为韩国的福音,也可能成为韩国的灾难。部分向中国投资的企业的无端撤走说不定就是小型灾难的征兆。
12
- ·中日一旦战争爆发:中国若要灭日本最多一个月(2012-07-03)
- ·军委专家:日本对华表面强硬实为外强中干(2012-07-03)
- ·美媒:美报告妄称中国“窃取”美太空技术(2012-07-03)
- ·北京为避免日本再登岛,中国海警应该接管钓鱼岛(2012-07-03)
- ·韩国的内心实在太脆弱了:被朝鲜风吹的急忙访华(201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