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东西还是无常的”
“有一次我看见一张裸体少年油画,背景是半抽象的,上面是白得熔化了的太阳,下面是亮得燃烧的沙滩,少年跃跃欲飞,充满了生命力,我觉得那简直是青春的象征,于是我想人的青春不能永葆,大概只有化成艺术才能长存。”那是“寂寞的十七岁”的朦胧情愫。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涉及同性恋话题,白先勇从不避讳,“一向不认为这是种羞耻”。有次和刘俊(《白先勇传》作者)对谈,他坦言:“可能我比较奇怪,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还觉得是一种骄傲,有不随俗、跟别人的命运不一样的感觉。”
《游园惊梦》中,瞎子师娘对蓝田玉说了句“狠”话“你生错了一根骨头。”
白先勇解释,“或许,人的命运不是你能操纵的。”
1962年冬,母亲去世。他说,那是自己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死亡,深感无力。“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仅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母亲下葬后,他按回教仪式守了40天坟,第41天便飞美国了。暮年丧偶的白崇禧为儿子送行,寒风中老泪纵横,那是父子俩最后一次相聚。4年后,白先勇学成归来,父亲已故去。“月余间,生离死别,一时尝尽,人生忧患,自此开始。”
体尝了“老尽少年心”的痛楚,回到爱荷华,他写下《芝加哥之死》,像是某种告别,文字的世界,也一篇篇由水仙花少年的自我中心渐臻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大千世界。
在国外,白先勇说他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而是“所有关于中国的记忆的总合”。而他的《台北人》与《纽约客》也就一篇比一篇地中国起来。
关于长篇小说《孽子》,白先勇强调,他写的是“人性”。“《孽子》传达了作者对人的同情。这本书如果有一点成功的地方,我想就在这里。《孽子》写的是同性恋的人,而不是同性恋,书中并没有什么同性恋描写,其中的人物是一群被压迫的人。中国读者也许是由于经历了过去的动乱,虽然实际情况和问题不同,但感受却一样:一种被压抑、被中心权威束缚、被流放的感觉。”写作时,他求一种“率真”,“痛恨道德上的虚伪,有时候不自觉地嗤之以鼻,所以我的小说没有什么道德判断,不去教训人家。”
《孽子》被改编成电视剧播放时,大家看得“哭成一团”;而他纪念亡友王国祥的散文《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6年,被称作“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
在圣芭芭拉,白先勇喜欢深夜写作。写得不顺手时,就一壶壶茶往肚里灌。心里有话,一时又无法表达妥贴是很痛苦的。他说,回美国后他又要写东西了,“我在写一些短篇小说,我觉得我的《纽约客》还没写完,”那些故事“老早在心里面了,慢慢慢慢酝酿”,“有时候人,有时候事,故事都是我自己东拼西凑想象出来的。”
- ·绝对想不到:新中国第一个教训的是这个国家
- ·国民党新六军少尉:我所亲历的辽沈战役
- ·志愿军90岁老兵:侵略者要来还会拿枪上战场
- ·蒋介石贴身侍从讲述: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夜生活
- ·反击战老兵:32年前的今天我俘获了越军特工队长
- ·何兆武:建国之前的大学有点像是独立王国
- ·亲历者忆日军侵华:被抓走当劳工盛饭用尿盆
- ·胡蝶之私生女口述:27岁嫁给76岁李宗仁
- ·台湾老兵后代口述国共恩仇:父辈流亡与乡愁
- ·黄继光与上甘岭:很多烈士墓只埋了块骨头
- ·忆美军轰炸朝鲜新义州:“油桃子”像蝗虫袭来
- ·1986年越战纪实――一个152加榴炮兵的回忆
- ·被记大过的越战老兵谈中越战争
- ·远征军老兵:野人山上野人抢枪,战士求打死自己